耶穌,你是誰?

耶穌,你是誰?

耶穌,你是誰?

耶穌,你是誰?

作者:霍玉蓮女士

 

你是否聽過耶穌的故事?香港教會學校林立,大部分香港人都曾聽聞耶穌事a2的一二,只是,不少人聽煩、聽膩了、聽酸腐了,十分可惜。我曾經向從未聽聞耶穌的中國大陸朋友講耶穌,他們以靈傾聽,以成熟的心智思考,卻聽得津津有味。這恰好也是我幼年時的經歷。小時候,聽過一些關於耶穌基督的故事,覺得十分感人。最深刻的是淫婦的故事。有一◎人兇神惡煞地把淫婦帶到耶穌面前,說要用石頭打死她。耶穌卻沒有這樣做,說誰沒有罪誰先用石頭打她,於是救了淫婦的性命,而且也不定她的罪。當時我還未夠十歲,聽見這個故事,內心十分感動,很善愛耶穌。

年紀小小的我,自然不明白什麼神學含義,甚至也不清楚到底淫婦是甚麼意思,只知道她犯了錯事,只知道一班人怒氣沖沖要用石頭打死她。這些人太殘忍了!幸而耶穌講了一些有知慧的話,趕走了他們,又原諒了這個被人欺負的女人。這是我小小年紀的全部詮釋,也許不夠全面和真確,但我卻被一個不肯打死人的耶穌深深感動。

然而,中學二年班信主,進入教會以後,耶穌的故事反而失去了動人的色彩。教會主日學、崇拜中所講述的耶穌,很少著重耶穌與周圍的人的感情關係,也不會著重耶穌的個性。教會講壇上最重視的聖經故事帶給我們的道德教訓。例如:耶穌為門徒洗腳教訓我們要謙虛,耶穌平靜風浪教訓我們對主要有信心,五餅二魚的故事教訓我們要慷慨分享等等。教訓的最終目的是要指出我們種種不足:我們不夠信心、不夠愛心、不夠謙卑、不夠分享精神。這些教訓常常提醒我們,由始至終,我們都是一個罪人,好比一把道德的尺架在我們的頭臚上,使我們自覺矮了一歲,使我們垂下頭來,感到自己多麼可憐、可厭、多麼不堪?我還記得教會有一首歌,歌詞描述我們好像一條蟲。雖然我深深體會每個人都是一個軟弱的罪人,但教會這種眨抑人自尊的思想氣氛令人感到怪不舒服。

人逐漸成長,愈是發現有些地方很不對勁,教會所描述的變成血肉模糊,變成一位大能大力、呼風喚雨的超自然人物,我們再不會為他傷感或擔心,因為他好比卡通片裡的超人,一遇危難就會變出神蹟。他的死、他的復活好像一場預先編好製好替人熱淚的劇。是的,耶穌是個一等超級大聖人,但那又與我們何干呢?我們沒有隨時幻變神蹟的能力,我們的人生有許多真實的喜樂愁煩,他的十字架和他的愛與我們遙不可及。似乎,耶穌的生平純粹等為了叫我們在比較中感到慚愧,定我們的罪後再拯救我們的罪,這裡面包含很大的諷刺和很大的困局。

修讀神學的時候,曾接觸到有關耶穌神性和人性的課程。中古時候,教父亞流和他那修為了要認識所信仰的耶穌起了很大的爭論。亞流認為,若耶穌是人就不可能之神。神是無限的,人是有限的;神絕不會犯罪,完全聖潔,人卻軟弱犯罪;神是全善全能的,人卻充滿軟弱限制缺陷。所以,在這些矛盾中,亞流苦苦思量,難道耶穌是半個人和半個神的結合?有時好像人一樣軟弱年助、接受試探,有時好像一個完美的神,呼風喚雨。

亞流的思想當然引申出許多問題,亞他那修給予他嚴厲駁擊。亞他那修仔細反省後的結論是:耶穌是完全的人以及完全的神(fully human and fully divine),他是神的兒子,完完全全的神道成肉身,完全承擔和認同人類的命運。耶穌生在世間,是百分之百、完完全全的人,他有喜樂憂愁,困難恐懼,他有試探迷惘,他一日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在肉體上、感情上、靈性上與一個普通人一模一樣。他醫病趕鬼的神蹟在他當時對天父完全的倚靠。他沒有特別的異能,能力與一個普通人完全一樣。

這個神學上的結論帶給我們許多要的啟示。首先,我們可以洗滌及糾正一些對上帝先入為主的概念性總括。基督徒常犯一個毛病下意識在腦海中,找出一堆最好最高度的形容詞,至善至美、無所不能、無所不在等等,把所有這些形容詞加起來就等於上帝。於是,凡與這些形容詞相反或不足的不會是上帝。這是一種邏輯概念二分的思維方法,上帝被劃在一堆至極形容詞的框框內。若果說上帝有後悔的時刻,有憂心的時刻、有艱難的時刻,就絕不符合至完美的框框。我們無法想像,無限的上帝或為有限的人,更是完全通不過邏輯概念思維的頭腦。

耶穌具備完全的人性是一椿至公平的歷史定案,因為耶穌完全的人性才有可能把人類的人性完全救贖。耶穌以脆弱之軀去承受的改革,陷害和苦難,承受人生的荒膠、多變、無常,這個認識才對得住歷史的真實。同時,正正由於耶穌有著與我們一模一樣的人性,沒有多我們一分一毫的超自然能力,我們才可以免除沮喪,建立人生的盼望。

試想一想,倘若耶穌是一位可以隨時「變身」、「變魔法神蹟」的神人/超人,他能夠做得到,而我們做不到的,又有何相干?惟有完全神性的耶穌在世間也是完全人性的耶穌,他沒有偷步,沒有出老千,他的軟弱並不比我們少,他的困難並不比我們輕省,他遇見的試探也一樣嚴苛,我們才因此得著鼓勵和安慰,老老實實去履行和體現受造物所能達到的美善真相。

還有,耶穌在歷史上真真實實的出現是非常重要的。他以他的一生來示範怎樣把人性重新定義,讓我們有一個具體的依循。自古至今,不少教育家、哲學家、心理學家都為人性的課題苦心研究,熱切討論。當我提及人性的時候,你會想到甚麼?若果你是孟子的門徒,你會想到惻忍、辭讓、羞恥之心,人性光輝的素質,若你是荀子的門徒,你可能會聯想到競爭、搶奪、自私、殘酷、侵略等邪惡的素質。倘若你是心理學家,你會聯想到性欲、安全感、被接納、被肯定等人性的需要。而事實上,人性是什麼?

教會的教導經常排斥人性,否定人性,常常鼓吹排斥和盼抑人性的軟弱陷阱,就此走上成聖的路。教會聲斯力竭,仍然有教牧遇上婚外情、性濫交,仍然有基督徒領袖諂媚政權、為權貴折腰,仍然有信徒恐懼自§、背信棄義,走容易寬敞的人生大道。

人性是甚麼?耶穌以他有血有肉的生命示範,重新定義人性。他的一生說明了在基督完全的人性裡成就了完全的神性,(fully human and fully divine)我們毋須把自已醜化,拒絕、唾棄,才可以接近上帝。耶穌帶著他完全的人性,仍然與上帝親近。他有著人類 的七情六欲,喜樂憂愁惡欲,每一項人性特質本身並不罪惡,向試探投降才是罪惡。正如希伯來書說:「他(耶穌)也凡事遇見試探」,只是沒有把罪。

故此,帶著完全的人性,我們毋須羞愧和自慚形穢,反而應坦然喜悅自己受造的本質。我們可以誠實地接觸和承認自己擁有恐懼、憤怒、憂愁、厭惡的情感,每位信徒都可以做一個敢愛敢恨的真人。我們可以學做人,可以在人性中體現神性,並非由於我們有知識,有修養、有屬靈絕招、天賦異,而是因為人人都可以效法耶穌,在人性裡完全倚靠神、親近神,我想這人類平等的重要基礎。

耶穌活潑真實的生命,給予我們做人的盼望、依據和信心!

寫這本書,我是愉快的、滿足的,也是戰競競的,我感到有如走進時光隧道,回到以色列地帶去追蹤耶穌的一生,每寫完一個故事,我好像對耶穌,對他周圍的人多了一點了解,心情又感歎,又快慰。

寫這本書,我嘗試建築一道文字的橋樑,去搭通希臘、希伯來和中國的文化,去以一種本土的眼光來認識基督。自然,文字在它閱釋的能力,也有它的局限,有如拍攝一幀照片,取了一個焦點,就會忽略了其他,這是在所難免的。作為一個人我自覺也必然帶著我的文化背景、我的主觀和局限去接觸耶穌,任何人分享他與耶穌的接觸也必然有他的局限,我只是嘗試誠懇地、忠實地記述耶穌生平的作者交往,共同去介紹耶穌、接觸耶穌。我嘗試在歷史的場景中「讀出」(exegesis)耶穌這位真人,讓他活現自己,提防自己帶著偏見和主觀把自己構想「讀進」(eiegesis)耶穌的故事去。

提到文字的局限,單為運用一個「他/衪」字的代名詞,也使我費煞思量。在中國文字中,從來未有一個代名詞,足以表達一個存有者(being)同時是神也同時是神。教會傳統一向用神的代名詞「衪」來突出耶穌的神性,卻不足以表達耶穌人性的存活。本書想彰顯耶穌人性實質,只好用了人性的代名詞「他」,指涉耶穌完全人性的實質。這可能亦不足以涵括他完全神性的實質,請各讀者體諒文字的局限,在內心明白這人性和神性並存不悖「他」字絕不減損耶穌神性的實質。也許基督教圈子需要創一個新字,為文字解困。

但無論如何,這本小書只代表我個人的衷心解讀,不能代替聖經本身的記述。若這本小書能帶給你一點參考價值,或者啟發你想親自與耶穌交往,這本小書己經達到它全部的目的了。

我在另一本著作《怎可以一生一世》中也曾用了一章篇幅去探討耶穌的感情生活。有一位我完全不認識的明友閱讀後告訴我,她本來對基督教頗為反感的,但讀了那本著作後對耶穌產生了好感,這是令我最感欣慰回響,也就不辜負主耶穌賜我這一場寶貴的生命了。

耶穌基督並非於公元元年出生,據考古資料,他估計在大約於公元四年至六年間出生。

 

沒有評論

評論功能已關閉。